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交響樂團亞洲巡迴音樂會
蘊麗基金會促進豎琴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奏 2018.09 台北士林法官學院/台北中山堂
蘊麗基金會促進豎琴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奏 2018.09 台北士林法官學院/台北中山堂
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交響樂團70位年輕音樂家,承「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」及「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」支持,應臺大建校九十周年之邀來訪,由臺大藝文中心承辦、並與臺大交響樂團舉辦聯合音樂會。音樂會由大學音樂總監 Veronika Stoertzenbach 指揮、年輕獨奏家 Elene Meipariani 演出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 Prokofiev (1891-1953) 第一號小提琴協奏作品 Violin Concerto No. 1 in D Major, Op. 19。
第一樂章由小提琴帶出如歌的主題,經過幾次調性轉換連結,豎琴單音伴隨著小提琴滿是曲折的半音進行,處處是跳躍和倚音的獨特效果,彷彿踩著瘸拐步伐、神秘而古怪的輪廓,如脫韁野馬狂奔一陣之後靜謐,長笛溫柔的吟唱,豎琴以搖籃曲式節奏如夢似幻的相伴,小提琴則是加上弱音器演奏出晨曦中透著陽光般閃爍變化的樂句。第二樂章並非傳統的慢板,而是極其活潑的詼諧曲,靠近琴馬的技法、尖刻的音調,再由豎琴的高音滑奏快速穿越、破解了如惡作劇般的幽默,最後以令人頭暈目眩的高速樂句結束段落。第三樂章重現小提琴抒情明朗的形象,伴以豎琴琶音,法國號引出樂團合奏如陽光燦爛,然後進入長笛、豎笛與小提琴之間的段落極美,豎琴刷上ㄧ層輕柔色彩,小提琴再次複誦主題之前,豎笛、巴松與豎琴滑音有如微風陣陣吹過,樂團緩慢地推展,描繪出春天的景色風光,平和寧靜地結束樂章。
作曲家多方嘗試各種尖銳怪誕的效果、充滿了抒情與戲謔的對比,內含社會寫實主義及強烈的個人風格,這部鉅作於1923年巴黎首演後引起許多爭議,但其獨創的演奏技巧、如歌的流暢旋律,仍吸引世界上無數的小提琴家挑戰演奏。
特別感謝
指揮:Veronika Stoertzenbach
小提琴:Elene Meipariani
小提琴:Elene Meipariani
豎琴:王麗雯
主辦:台大藝文中心